是美国扶持本土制造业的“投名状”,还是针对中国外贸的制裁大棒?
2024 年 12 月 19 日,美国议员提出了名为 SHIPS for America Act 的《美国船舶法案》。该法案规定从 2029 年起,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货物中,部分必须由美籍船舶运输,比例逐步提升至 10%。同时,所有由中国所有或悬挂中国国旗的船只运往美国的进口商品须缴纳新关税。
出台《船舶法案》的背景、原因与目的
背景:在全球航运和造船市场中,美国造船业和航运业在过去几十年中显著衰退,而中国造船业迅速崛起,目前已占据全球造船市场近 50%。
原因:从产业角度看,美国造船业面临劳动力成本高昂、原材料采购缺乏优势等问题,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从战略角度,美国长期以来忽视了造船和海运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面对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感到自身在全球航运和造船领域的竞争力受到威胁。
目的:简单来说,就如同小孩子打架输了,便叫来“家长”出面以不正当手段压制对手,美国试图通过该法案,在自身产业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不合理举措来限制中国船舶及相关产业。
与此同时,美国也期望借此提高美国旗船舶在国际商业中的竞争力,重建美国造船工业基础,振兴本国造船和海运产业。
背后深层次的意图:一方面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恢复其在全球航运和造船市场的份额,获取更多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从战略层面巩固自身在全球航运和贸易领域的主导地位,确保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
对我国外贸相关行业的冲击
航运企业
成本增加:中国航运公司向美国运输货物需缴纳额外关税,若与其他航运公司有联盟或船舶共享协议,也可能受波及,增加运营成本。
业务受限:部分货物运输可能需转给美籍船舶,中国航运公司市场份额被挤压,影响业务拓展和运营效率。
出口企业
物流成本上升:出口商需承担货物转 运等额外物流成本,降低产品价格竞争力,尤其对利润空间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影响更大。
供应链风险增加:为满足法案要求,货物可能需在釜山、新加坡等转 运中心转 运,增加供应链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交货延迟等问题,影响客户满意度和订单稳定性。
造船企业
订单减少:美国市场需求可能因法案而调整,中国造船企业来自美国或与美国业务相关的订单可能减少,不利于企业产能利用和业务发展。
行业竞争加剧:美国可能加大对本土造船业扶持,造船企业竞争更激烈。
可尝试应对之策
供应链管理:优化运输路线和转 运方案,降低转 运风险和成本。例如,与东南亚地区可靠的物流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新的转 运模式,确保货物及时运往美国。
技术创新:提升船舶设计和建造技术水平,开发高附加值船舶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
拓展多元化市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拓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等其他国际市场,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分散贸易风险。比如,航运企业可增加在欧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航线布局;出口企业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挖掘新的客户群体和商机。
当美国船舶法案这类贸易政策给我国外贸相关行业带来较大冲击时,国家必然会积极行动,从宏观层面为企业保驾护航。
美国《船舶法案》的出台,是其在全球航运和造船业竞争格局变化背景下的一次政策调整,对我国外贸相关行业确实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但我国航运、出口和造船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强大的实力和竞争力,通过企业自身做好erp系统标准化管理、客户管理和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够应对这一挑战,在国际市场中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热门推荐
视频课程精选